93岁的他首次办展,百余幅作品以草木寄心,以山川蕴情,呈现东方式写意

发布时间:2024-08-17 18:57:04 来源:艺术中国

开幕式现场

2024年8月15日上午,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“长乐未央——马玉如的艺术与心脉”开幕式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。本次展览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,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、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、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承办。展览不仅是对马玉如数十年艺术创作与教育生涯的全面回顾,更是对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教育理念的深入探索。

中国美协副主席、浙江省美协主席、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讲话

高世名回忆,马玉如老师在他初到美院时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虽然当时并没有直接的交集,但他常见到马老师专注地看展。十年前,他因机缘巧合看到了马老师的几幅画,被深深震撼,并惊讶于马玉如老师居然没有举办过大型个展,于是登门拜访,感受到马玉如老师的谦虚和“为己之学”的精神。马玉如老师的谦虚源于其高尚的人品和严苛的艺术参照系,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品质,呈现出浓郁东方性的现代绘画风格。马玉如老师的作品承续了倪贻德、关良的传统,又独具面貌,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路径。

马玉如老师不仅是一位成就毋庸置疑的艺术家,也是深受学生敬仰的老师。从1955年留校任教附中开始,受教于他的学生无数,许多已经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力量。在学生们的眼中,马老师瘦弱却坚定的形象从来不曾改变。马老师尊重师长、关爱学生,同国美历史上的许多先生一样——“半生为师,终生为徒”。这些老先生们素朴而清白,他们的声名或许并不显赫,却格外有一份骄傲和尊严。马老师一生低调做人,尽心做事,倾心育人,从不参与艺术界的纷纷扰扰。退休后,他更安居一隅,在这一片湖山之间照见自己的内心,构建起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。这一方天地宁静隽永、兴味悠长,安安静静,也干干净净。国美这样的学术大家族,拥有这样的长者,是一种幸运,更是一种幸福。

家属代表马宁致辞

马宁在致辞中对“长乐未央—马玉如艺术与心脉”个展的成功举办表示由衷的欣慰与感激。她提到,这是父亲首次举办个展,凝聚了他对学校的眷恋、对师生的情怀,以及通过作品与观众心灵交流的期许。马宁回顾父亲从少年时期至今对绘画的热爱与执着,他在退休后依然心系校园,并将自己的画作捐赠给美院作为对艺术与教育事业的回应。她引用父亲的话“最美好的事物,本质一定是最朴素的”,表达了对此次展览的深刻感悟,并向所有支持者致以诚挚的感谢。

展览开幕式合影

本次展览是马玉如先生从艺及从教以来的首次个展,共展出油画、水彩作品123件,意在通过其画作、手稿、笔记等形式,展现其艺术与教育思想的痕迹。

展览现场

展览现场

展览现场

展览现场

马玉如与苏天赐先生

绘画的“为己之学”

中国美院与西湖相伴已近百年。这一个世纪中岁月峥嵘,风云激荡,国美的一代代艺术家们却得以在世事沧桑中流连湖山、烟云供养,他们从这一湖烟水中收获了许多灵感与兴味,更从这片天光云影中照见自身。马玉如老师是这个艺术家族中的一位杰出代表。

《论语·宪问》中说:“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”。意思是说古人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,成就自己的德行,现在人学习却是为了给别人看。学以为己,是马老师最根本的坚持。

《远航》 马玉如 纸本水粉 36.5x38.5cm

十几年前,我看到马玉如先生的一幅尺幅很小的风景画,自在从容,江天明净。2015年底,我去看望马老师,见到几幅油画在他那有些昏暗的斗室内熠熠生辉。那几件作品让我看到了“油画里的黄宾虹”,浑厚华滋,沉郁璀璨,妍美丰茂,生机勃勃。我邀请他到学校美术馆做展览,马老师却一再推辞,他的真诚与谦虚令我动容。马老师的谦虚有两重意思:一是在同代人中他一贯的谦让,他反复说应该让其他老先生们先做,他还不急;第二,他把自己放得很低,是因为他的参照系很高。他参照的是莫奈、塞尚这些大师,他对话的是黄宾虹、林风眠、吴大羽、倪贻德、胡善余这些中国现代绘画的大家。

马玉如与胡善余先生(左)

梁宗岱先生说,所谓纯诗是“摒除写景、叙事、说理以及感伤的情调,而纯粹凭借那构成它形体的原素——音乐和色彩,产生一种符咒似的暗示力,以唤起我们感官与想象的感应。”对马玉如老师来说,绘画是极度纯粹的“绝对之画”,于颜料堆积中见笔笔生发,于反复涂抹中现刹那芳华,于光与色、形与象、笔与势的交相运作中成其气象,于朦胧漶漫中放大光彩。

绘画就是画画本身,没有其他。从他的作品,从他的为人中,我们感受到一种姿态,一种价值,一种精神,一言以蔽之,画之纯粹,人之纯粹。

这久违的“纯粹”,涤荡心胸,动人心魄,令我们陶醉,令我们警醒,令我们深思!

中国美术学院院长

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

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

高世名

立秋前夜于西子湖畔

《自画像》 马玉如 油画 37x47.5cm

浓郁出风华 

——写给马玉如先生绘画展

油画的特点,是能浓能郁。那油性的色层,愈是深沉,愈是有光。百紫千红,裹在油彩之中,总呈一种珐琅的厚质,笔染刀塑,可雕可凿,浑浑然而灼灼其华。

东方的油画如何发其风采、振其形色、展示独特的韵貌呢?这是几代中国油画家们共同的、情不自禁的诘问与思考。国美的油画自林风眠、吴大羽先生始,正是向这一方向发愿。马玉如老师恰是其中心怀敬意、沉思作答的一位。马玉如先生早年师从倪贻德、苏天赐、胡善馀、关良诸先生。他的学习正是新中国初创时期,濡染着这个丰繁时代的文化上的印记。既重素描的造型基础,又强调油彩的风色;既重时代生活的采撷,又重诗性传统的积累。对于东方草木山水世界的关注,是国美这一学术谱系的重要症侯,这也深深地浸润了马玉如先生的艺术思考。这一谱系在油画的研学之中,同时注重西洋(欧洲)和东洋(日本)的经验,尤在油画意趣的转换上,形成极具中国南方特色的传统。这一传统以草木寄心,以山川蕴情,将印象派以及之后的斑斓色彩化变成东方式的写意手法,跬成某种纯朴而浓郁的东方气韵。在那之后的漫长的艺术生涯中,马玉如先生纵然忙于教学,却从未停止心中的思考和蕴养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,乘着改革开放的风潮,马先生含英咀华,将这种蕴养化在笔端,开始了他大气洒然的写意绘画。

《群峭摩天》 马玉如 油画 58x63.5cm

《白云深处》又是另一种调性。青山深翠,浑浑然积成流云。那青山与白云笔触深厚,俱见一份雄强之气。依然是雅拙的笔味,却令千山万树隆然行动,走云而连风。《碧嶂晴空》的笔味更具写意风情。远山如翠嶂,晴空织华风,碧绿在满幅画中行走,余晖潜入青川此起彼伏,虽浓郁依旧,却格外风日摇荡。

马玉如先生的画笔本色是劲健的。青岚千寻,积云跬风,内里却始终蕴着一种肃静的中气。《千峰一室足生平》,既写千山万壑,又写心中的祈愿。千峰集一室,饱游以饫看,澄怀以观照。由于内心的肃穆,青山简重,白云绵远,山止川行,风荷尽起。

《芳华》 马玉如 布面油画 45x54cm

展览海报

申请百科 | 艺术资讯 | 百科介绍 | 证书查询

Copyright © 2011-2022 国际艺术数据中心 版权所有

京ICP备20002132号